发布时间 : 21-07-17
需求驱动的科研创新一直是深圳特区的鲜明特色。而深圳中山妇产医院的科研始终践行科学问题“源于临床”,科研成果“服务临床”的宗旨,鼓励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以推动我院学科建设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2021年已过去一半,回顾上半年的科研工作,我院临床科研分别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临床诊疗辅助决策、胚胎优选以及临床方案选择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上,黄春宇博士等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等新技术解析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特征,结合患者年龄,胚胎质量及相应的基础信息,构建了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模型,该模型有望实现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下次移植时的妊娠成功率提供决策建议【1】。
黄春宇博士等的另一个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中NKG2D于γδ-T细胞的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预测潜力【2】。同时,他们还发现了表达Granzyme B的γδ-T细胞和NK细胞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潜在的临床预测价值【3】。
通过多组学分析,洪玲等的研究揭示了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中氨基酸代谢与自噬的异常,为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4】。
刘苏博士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评估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细胞数量显著上调,提示子宫内膜局部存在慢性低度炎症,或有助于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膜改善策略【5】。
此外,刘苏博士等在首次IVF患者的子宫内膜发现关键免疫分子IDO的表达水平与妊娠结局间存在一定相关性【6】。黄春宇博士等还受《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杂志社邀稿,针对最近单细胞测序在复发性流产免疫全景和病因分析的进展发表评论性文章【7】。
在胚胎优选方向上,陈培林等在胚胎培养液中发现了可用于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生物标记物【8】,为该标记物的潜在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其他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向上,张勇弩助理研究员等发现过低的NK细胞活性,同样可能是部分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诱因,这可能与NK细胞激活/抑制信号的失衡有关,该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视角【9】。
郑琪珍医生等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冷冻解冻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根据年龄分层选择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10】和囊胚移植中滋养层细胞评级在冷冻解冻单囊胚移植中与单卵双胞胎发生有关【11】。
以上是我院今年上半年的科研进展速递。在集团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紧密协助下,我院科研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们将不忘初心,医研并举,坚持创新,为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成功率作出更多的努力。